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人物专区 人物专区

2012年排球体育新闻_2012年排球体育新闻事件

tamoadmin 2024-06-17 人已围观

简介1.体育新闻(新闻类型)详细资料大全2.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队的球队历史3.国家级排球裁判员名单4.排球拦网后拦网队员接触球是否算二次触球?5.中国女子排球联赛的发展6.中国国家男子青年排球队周苏红的人生新角色中国女排的老球迷们一定都非常熟悉周苏红这个名字,她曾经是中国女排夺得雅典奥运冠军的大功臣。周苏红出生于1979年,是中国女排04黄金一代的代表人物。她运动能力出色,攻守俱佳,而且具有很好的发球功

1.体育新闻(新闻类型)详细资料大全

2.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队的球队历史

3.国家级排球裁判员名单

4.排球拦网后拦网队员接触球是否算二次触球?

5.中国女子排球联赛的发展

6.中国国家男子青年排球队

2012年排球体育新闻_2012年排球体育新闻事件

周苏红的人生新角色

中国女排的老球迷们一定都非常熟悉周苏红这个名字,她曾经是中国女排夺得雅典奥运冠军的大功臣。

周苏红出生于1979年,是中国女排04黄金一代的代表人物。她运动能力出色,攻守俱佳,而且具有很好的发球功底。

周苏红1990年开始接触排球训练,仅仅用了四年就进入了浙江省队,并在1996年入选了中国国青队,并且随队获得了世青赛第三名的好成绩。

在陈忠和担任中国女排主教练的时候,周苏红被招入国家队并逐渐成为主力接应二传,也带领中国女排开启了复兴之旅。

周苏红先是和队友时隔12年再次夺得女排世界杯冠军,同年又夺得女排大奖赛冠军。

周苏红最为高光的时刻是带领女排时隔20年再次问鼎奥运会冠军,使得女排精神再次被人们所提起。

周苏红整个职业生涯持续了23年,职业生涯后期受伤病影响,在2011年,周苏红不得不退出了自己喜欢的排球场,退役后的周苏红先是在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校任职。

2016年,周苏红又出任了团浙江省委挂职副书记。

2019年,周苏红正式担任团省委副书记职务,职位为副厅级。

2021年1月24日,浙江省政协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决定,增补周苏红为省政协委员,并任命她为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

如今周苏红年仅42岁,在职业赛场取得巨大成功的她在仕途上也是平步青云,如今迎来了自己人生新的角色,也让我们看到了周苏红未来不可限量的前途。

球场、仕途顺利,情场却不得意

不管是在排球场上还是自己退役后的仕途,周苏红都算是一帆风顺,但是她在感情上却经历过一段痛彻心扉的回忆。

周苏红的前夫汤淼也是一名排球运动员,两人是在2007年登记结婚的,两人的感情一直非要要好,但是天有不测风云。

两人刚刚结婚半年,汤淼却在一次交流赛前训练中出现意外,头部撞在墙上导致颈椎粉碎性骨折,导致无法呼吸。这对于周苏红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但是面对这突然的变故,周苏红却依然对汤淼不离不弃。

周苏红一直待在汤淼身边照顾他,希望有一天能出现奇迹,汤淼深知周苏红的用意,而自己内心却感到无限内疚自责。

最终,为了避免拖累自己深爱的周苏红,汤淼提出了离婚的想法,开始周苏红并不同意,但是汤淼以绝食相逼,周苏红没有办法,只好跟汤淼办理了离婚手续。

虽然两个人离了婚,但是周苏红从来都没有跟汤淼断了联系,周苏红跟汤淼也一直以姐弟相称,而且周苏红经常跑去杭州照顾汤淼,周苏红早已把照顾汤淼当成了自己一生的责任

直到2013年,周苏红才再次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当年10月,周苏红生下了一个女儿,如今的周苏红一家人也过着非常幸福美满的生活。

不要让奥运冠军再被遗忘

在职业生涯获得了各项冠军,而退役之后又在仕途上平步青云,周苏红无疑是个人生大赢家,而同样是奥运冠军,有很多人却在退役后渐渐被人们所遗忘,有些人甚至一度过得穷困潦倒,不禁让人唏嘘不已。

刘菲是一名体操运动员,她14岁开始进行技巧训练,16岁进入省队,17岁就拿到了全国冠军,19岁的时候,刘菲已经是世界冠军。

能够夺得世界冠军,刘菲背后几乎是付出了自己能付出的一切,参加各种国际比赛使得她的家庭多了各种额外的开支,一度欠下10多万的外债,而因为训练和比赛,刘菲的身体伤痕满满,她的肩膀上甚至长了皮下脂肪瘤,于是年仅21岁,刘菲就不得不选择了退役。

世界冠军的头衔并没有给刘菲的人生带来多少改变,反而使得她的人生更加潦倒。因为只有小学文凭,退役之后刘菲甚至连小学老师的工作都没法找到,无奈只能靠代课维持生计。

如今,已经没有人记得刘菲是谁,而刘菲自己也表示非常后悔练体育,称体育毁了她一生,曾经令人骄傲的世界冠军却没能够给自己、给父母带来更好的生活,她感觉自己的尊严受到了严重践踏。

2000年悉尼奥运会,16岁的桑雪已经是中国女子跳水队的绝对主力,在双人女子十米跳台比赛中,桑雪与队友完美配合,一举夺得金牌。那是桑雪最为高光的时刻,她不仅是奥运冠军,她还获得过世界杯和世锦赛的金牌。

那时候可以说是桑雪的巅峰时期,可是年仅17岁,桑雪在自己职业生涯的顶端却选择了退役。

桑雪退役的理由是自己的身体已经无法承受高负荷的训练,而且巨大的心理压力也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退役之后桑雪现实进入了大学校园学习深造,但是长期的事业运动员生涯使她很难适应大学的生活,只能中途休学,离开了校园。

不仅自己的求学之路面临挫折,桑雪的生活上也遭受了重大的打击,她的妈妈得了重病需要巨额医药费,为了筹钱,桑雪一度想要变卖自己的金牌。

由于桑雪相貌出众并且具有一定的文艺细胞,于是桑雪又决定进军圈。桑雪也是转型成为歌手,又进军了影视圈。

但是在圈混迹多年,桑雪却一直没能有所发展,如今也早已被人所遗忘。

那些曾经光鲜亮丽的运动员,他们曾经为国家做出了贡献,也为中国体育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血汗,可是很多人却在退役后渐渐被人们所遗忘,这无疑值得大家深思。

体育新闻(新闻类型)详细资料大全

现在的学校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各方面素养的培养,其中体育就是很多学校都非常重视的一个方面。体育课是从小学就开设的一门课程,一直到大学都还有体育课程的开设,就说明了体育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学生不仅要努力学好课业知识,更要注重体育锻炼,这样才能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自身免疫力。而河南某学校的体育老师使用排球砸学生的新闻,一时间引发了很多网友的关注和热议。

成绩不达标,老师拿排球砸学生

据了解,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的郑州卫生健康职业技术学院对于学生的体育成绩有一定的要求,而某班级的学生在一次体育考试上,很多学生的成绩都不达标,这件事让该班的体育老师非常生气,并且这名体育老师通过让学生在操场上站成一排,老师用排球一个个砸向学生的方式,来惩罚这些体育成绩不合格的学生。

对此网友看法不一

这件事情发生后,很多网友都予以了关注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大部分网友都在谴责这位体育老师的行为,认为这位体育老师体罚学生的做法非常不可取,而且被砸的学生中还有女生,说明这位老师非常不顾学生的感受;而也有一部分网友认为,老师就应该对学生严加管教,先错的是不认真对待体育的学生,老师用排球砸都算是轻的。据了解,该名老师事发后已经被停课处理了。

任何形式的体罚都不可取

而对于这件事,我认为老师的做法是非常过分、而且是非常不尊重学生的一种行为。不论是用打的方式,还是用言语辱骂的方式对待学生,都是体罚的一种方式,老师不应该以各种理由或者借口来体罚学生,而且体罚永远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面对学生不积极对待体育的问题,老师应该从更多角度去考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而不是只会用暴力来处理问题,这样不仅对学生会造成身体以及心理上的伤害,同时身为老师也向学生树立了一种不好的榜样。

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队的球队历史

体育 新闻 (外文名:Sports news)对体育运动中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导。包括运动竞赛、运动训练、学校体育、民众体育领域中的各种新发生的事实。其中运动竞赛中的新闻占据主要地位。

基本介绍 中文名 :体育新闻 外文名 :Sports news 作用 :传播人类体育运动、健身活动等 综述,报导内容,性,国际性特征,情感性特征,传播误区,体育特征, 综述 自1992年中国新闻界实现第三次跨越式发展以来,中国的纸业媒介和电子媒介迅猛发展,新闻媒体的数量迅速增加。这其中不可忽视的现象是,在任何一家新发展的新闻媒体中,体育新闻都作为重要的新闻品种置于媒体的重要版面和时段。观看体育新闻成为中国老百姓茶余饭后的热点。体育新闻为什么能够得到如此迅速的发展?当然这与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尤其是体育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但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任何信息的传播必然有它自身的传播魅力,即传播特征和传播核心。如今拥有如此众多客群的体育新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理解与分析体育新闻的基本特征,对准确地把握体育新闻的运作规律,更好地利用体育新闻为广大客群服务,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从概念来理解,特征是指事物区别其他事物的特别显著的征象、标志。每一事物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都可能形成自身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显著的标志。 从体育新闻的活动范围来看,它即从属于新闻事业、又与体育事业密切联系,因此体育新闻的特征必然是在与这两者的交叉与互动中形成,在恪守新闻原则,客观地反映体育事实,遵循大众传播规律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身区别其他新闻传播活动的显著的征象与标志。 报导内容 纵览当今的各类体育类报纸、杂志、电视、电台、网路等新闻传媒,凡体育新闻报导,无不以竞技体育报导为主。正如两位美国著名体育新闻记者在他们所著的《体育新闻报导》中所说“赛事报导并不是体育新闻报导的唯一内容,但它却一直是大部分体育版的基础”。我国体育新闻研究者在《羊城晚报与纽约时报体育报导的比较研究》中也指出“两报在其体育报导中均以竞技体育方面的信息传播为主,特别是对国内外重大体育比赛的报导占相当比例。竞技运动成为两报报导的重点。报纸媒介为满足越来越多的民众对竞技体育信息的阅读热情,把竞技体育的报导作为自己办报的重点之一”。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竞技体育独占鳌头,成为体育新闻的宠儿呢? 体育新闻样例 首先,竞技体育最具有新闻性。对竞技运动稍加了解和喜欢观看竞技运动比赛的人都知道,竞技运动最大的魅力和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竞赛结果的不确定性。在竞技运动的比赛中,无论是两强相遇或是强弱相对,其比赛结果都可能出人意料之外而使其充满悬念。如在举世瞩目的2002年韩日世界杯足球赛的“揭幕赛”上,上届的卫冕冠军法国队与非洲的塞内加尔队相遇,按当时的舆论及足球专家分析,法国队因拥有世界最佳中场齐达内、英超最佳射手亨利,以及意甲最佳射手特雷泽盖,其实力雄厚必胜无疑。可比赛的结果犹如艳阳天下起了鹅毛雪,最终结果是塞内加尔以1:0击败了法国队。由此法国队锐气重挫,在小组赛上颗粒无收,不仅没能进入十六强再圆冠军梦,而且在小组赛上就被淘汰出局,最终饮恨2002年韩日世界杯。 难怪一位好莱坞著名导演曾说“没有一部奥斯卡影片所制造的悬念能与一场足球比赛媲美。在运动场上任何结果都是可能发生的,竞赛对手之间的实力越接近,双方的竞赛水平越高、其悬念性越强” 。那么又正是这种悬念性,使竞技体育比赛最具有新闻性。新闻理论曾阐释这样一个道理,新闻价值的体现,关键在于该新闻是客群“欲知、应知而未知的事实”,越是客群想知道又无法预料的事实,越能吸引客群,越具有新闻性,体育新闻亦是如此.。第二,竞技体育有丰富的新闻源。竞技体育不仅具有显著的新闻性,同时还具有丰富的新闻源。其源头之一是竞技体育的赛事频繁。众所周知当今在世界范围内竞技体育已形成了不同类型(综合性和单向型)且定期举行的国际间大型运动竞赛。如在国际体育综合性竞赛中,有最具影响的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国际军事体育运动会等。单向性的国际体育竞赛有世界杯足球锦标赛,世界桌球锦标赛,世界排球锦标赛,世界体操锦标赛,世界跳水锦标赛,世界游泳锦标赛等等,这类单项国际竞赛几乎包括了目前在全世界开展的所有运动项目。除了这些世界性的国际竞赛外,还有以地域为中心的各种运动竞赛,如欧洲足球锦标赛,东亚地区运动会,南美洲运动会等等单项和综合性的地区运动会,这些运动会都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举办时间、制度和组织形式,据统计几乎每天都有一项国际间的大型运动会举行。同时各个国家还有本国每年定期举行的,各种各样的围绕国际大赛,而进行的各种国内运动竞赛,以及本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运动竞赛。 现场报导 第二,竞技体育丰富的新闻源的渠道。来自于竞技体育的竞赛项目十分丰富,以最具规模和最有影响力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为例:奥林匹克运动会分为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在夏季奥运会上,就有25个大项的竞赛,即:田径、赛艇、羽毛球、棒球、篮球、拳击、皮划艇、脚踏车、马术、击剑、足球、体操、举重、手球、曲棍球、柔道、摔跤、游泳、(包括跳水、水上芭蕾和水球)、现代五项、网球、桌球、射击、射箭、排球、帆船等257个小项;在冬季奥运会上有雪车、冰球、雪橇、冬季两项、滑冰和滑雪,共设57个小项。 由此可见,正是竞技体育竞赛的悬念性,竞技体育运动赛事的丰富性,竞技体育运动竞赛项目的多样性,使竞技体育每天都可能有绝不重复的报导内容,从而竞技体育的信息源源不断,吸引著热爱与关注竞技体育的客群,成为体育新闻版面的主要内容。 第三,体育新闻客群群体具有以中青年为主、以男性为主的鲜明特点。而这一客群群体最喜爱的是报导竞技体育赛事的新闻。据北京慧聪公司2001年5月,对我国八大城市的报刊市场进行的调查表明,客群对《足球》、《体坛周报》、以及《中国体育报》这三类体育新闻大报的接触情况,在19---25岁的读者中知名度高于40---60岁读者中的知名度,在男性中的知名度远远高于女性;又据体育传播学者对成都地区体育新闻客群调查,体育新闻的中青年客群,占体育新闻客群群体总数的70%,体育新闻客群男性与女性之比为614:100。据调查,由于竞技体育竞赛的激烈性、悬念性、激烈性、高情感性,与中青年及男性在心理上天然的接近性,决定了这样一个客群群体,对竞技体育新闻报导尤其喜好,体育新闻媒体突出竞技体育报导,也是为了满足这一客群群体的需求。 性 体育新闻传播的对象是体育,要认识休闲性是体育新闻的基本特征,首先要认识到体育活动本身就是一种休闲活动。体育人文社会学者在对体育史的研究中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体育从它产生的时候起就不是一种孤立的社会现象,它与社会其他各种活动都有密切的联系,在人们的生活意识状态,尤其显现出来的是与休闲活动之间的联系。恩格斯曾对原始公社时期北美印地安易洛魁人这样描述:闲暇中“胞族间互相球戏,每一胞族选出自己的优秀球员,其余的人按本胞族旁立观看,并以本胞族球员的获胜打赌。”(《马恩选集》第四卷),这说明了远在原始社会末期,专门的球类游戏和竞赛是以休闲的形式出现的。 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心理“需要层次”理论,在社会发展中人们在基本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以后,就会出现交往、、爱与归属的需要,在实际生活中,这种需要最容易得到实现的一种方式,莫过于在休闲时人与人之间,以身体活动来进行的各种竞赛游戏,如拔河、摔跤、赛跑等等,因为这种形式不需要更多的外部条件,只要双方说好了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就可以开始了。这种情景无论在历史或是今天,都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时有发生。可见体育活动无论参与和观赏,始终都与人们休闲的需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体育新闻是以报导体育活动为主体,传播的内容本身就是一种休闲活动。它的休闲特征自然体现在它的 报导内容之中。同时体育新闻还通过媒介手段(如电视的特技、报纸的各种新闻体裁),向人们生动地传递体育活动的情景、体育活动的结果、体育活动中发生的各种有趣的人和事,等等。进一步满足了人们对体育活动休闲的需求。使体育新闻的休闲特征越发显现。 另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即在现代社会,人们更是以体育新闻为不可缺少的休闲方式。自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无论是已开发国家或是开发中国家,人们的物资财富和休闲时间在不同程度地向上增长,这种增长的幅度是以往任何时期都无法比拟的。如何善渡余暇,是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由于体育活动本身具有健身、、健康、向上、大众化、普及化等等的积极因素,世界各国的人们都先后出现了在闲暇时间首选体育活动的热情。现任国际健身大众体育协会主席德国的帕姆教授认为:近30年来体育情景发生了突出变化,一是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多了,特别是已开发国家体育人口迅速增长,是近代体育史上任何时期无法相比的。随着人们对体育的认识、了解和参与,关心体育、观看体育竞赛,也随之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据统计,在重大国际体育竞赛期间,全世界关心体育的热情可以说是“举世倾城话体育、一分牵动亿万心”。如1998年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全世界有170个国家和地区的电视台转播奥运实况;1992年有246亿人次观看了冬季奥运会;2000年27届悉尼奥运会期间,世界人口一半以上约37亿人通过电视观看奥运会开幕式盛况。正因为关心体育的多了,观看体育的多了,对体育新闻也越发关注,体育媒体也越来越多,体育报刊的发行量也越来越大。如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体育新闻以其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各大媒体与国际新闻、经济新闻、文化新闻相并列的一大新闻门类。综合类报纸的体育新闻版面不断扩大,专业体育报纸迅速增加。据统计,从1985年到1999年,我国的专业体育报纸从12种发展到40余种;1989年,我国仅中央和省级的体育信息月报就达一千万字。九十年代中期《中国体育报》的发行量达20万份,2001年上半年《体坛周报》的发行量已达280万份;《球迷》《球报》《足球》都成为2000年报业发行排行榜的领先者。90年代以来我国专业体育频道、体育电视栏目遍及全国各省市电视台,体育节目的收视率始终居于各类电视节目的榜首,成为各大电视台最具效益的支柱产业。 体育新闻 目前随着体育新闻面向客群的视窗日益扩大,客群对体育新闻的求知欲越发强烈,他们已不仅仅满足于了解比赛情景和结果的体育新闻,还希望了解到明天可能发生什么体育事件,想了解到比分背后的各种各样的新闻,如运动员的精力、动态、心理,赛场上的技战术变化,以及记者客观、中肯技战术分析,希望从中获得更多的事实和见解,得到更多的享受。为了满足客群的需求,无论是报刊或电视,评论类体育新闻不断涌现,如在各类报纸体育新闻版上都少不了风格独特、笔法灵活、语调轻快的体育杂文、随笔、散文等。各种体裁的体育新闻使体育新闻具有更强的欣赏性、性、消遣性。体育新闻也越来越吸引客群,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休闲内容。 国际性特征 认识体育新闻的特征,始终不能离开它与体育之间互动共生的各种因素。体育新闻的国际性特征,首先体现在竞技运动本身的跨文化性和竞技运动的国际性。如前所述,体育新闻主要是以报导竞技体育运动为主,而竞技运动本身就具有浓郁的跨文化因素。竞技运动是一个集合概念,它其中包含了各种运动项目。而各种运动项目是由各种身体动作组合并表现出来的。如篮球是由传球、运球、投篮、移动等动作组成,体操是由奔跑、跳跃、腾空、转体等动作组成。这些动作,在体育理论专业术语中统称为身体动作亦身体文化。这种身体文化的最重要的特征是跨文化性,即它突破了语言、民族、地域、宗教等等因素的障碍,成为“一句话都不用说”的,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的方式。如一场精彩的NBA篮球赛,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都能看懂,都能从球场上各种技战术的变化,从各种竞赛情境中得到愉悦的情绪体验。 近期 要理解体育新闻的国际性,除了要理解竞技运动的跨文化性之外,还需要认识竞技运动竞赛的国际性特征。竞技运动竞赛的国际性特征,从以下三个层面表现出来。 第一,当代竞技运动竞赛活动国际化。在政治、经济、文化日趋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体育竞赛更是风靡全世界。每年在世界各地举行的国际竞赛几乎从未间断,甚至有“每天都有一项国际性运动竞赛举行”的说法,竞技运动竞赛已形成了以奥运会为依托的全球文化现象。 第二,当代竞技运动竞赛组织国际化。随着竞技运动竞赛的频繁举行,各个项目、各个地区的国际性运动竞赛组织也相继成立,使当代国际竞技运动竞赛组织形成了规模大、数目多的特点。这些组织为竞技运动竞赛的国际化创造了条件。 第三,当代竞技运动竞赛运动员参与的国际化。过去的50年,参与运动竞赛的竞技运动队,往往是由不同民族或种族背景下的运动员组成。而在最近几十年,各国竞技运动代表队开始出现了纷纷引进外援的现象。如享誉世界的、欧洲的各种足球俱乐部,在全世界招募运动员,各路精英云集,使欧洲足球赛成为全世界每年聚焦的热点之一。又如全球最著名的美国NBA篮球赛也有许多外国球员参加,我国的篮球运动员姚明也引进火箭队,创造了亚洲人进入最高水平篮球赛的历史。运动员不代表自己的国家,自主选择参与国际运动竞赛的现象,更丰富了竞技运动国际化的内容。 认识和理解竞技运动的跨文化和国际性特征,就不难理解体育新闻的国际性特征。体育新闻报导的就是这些跨文化的身体符号、跨文化的运动情景、跨文化的竞赛过程。体育新闻记者,主要就是活动在这些国际赛事之间,采集著始终鲜活、生动的体育新闻信息。体育新闻的国际性特征也由此而生。 情感性特征 心理学中对情感的体验分为高强度情感体验和次强度情感体验。由于体育运动竞赛是直接追求胜负、公开挑战极限、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及时看到结果的运动形式,使人们在体育运动中可以强烈地体验到胜利后的狂喜、失败后的悲伤,战胜自我的自豪,意志软弱的羞愧。因此,体育运动本身就是一种高情感体验的运动形式。如在各种场合的国际竞技运动大赛中常常看到参赛者胜利后,激动与眼泪交织在一起,在运动场上狂喜地奔跑和跳跃;也常常看到参赛者失败后,抱成一团悲痛的哭泣。 特征 体育新闻正是对这种高情感体验的运动活动进行报导,自然而然也就充满著高情感的色彩,尤其是在客群带着明显的地域性、倾向性观看体育新闻报导的时候,随着比赛的胜负,客群喜、怒、哀、乐的体验就更加鲜明和强烈。如:当2000年世界杯足球赛人们 *** 共度“义大利之夏”时,除了记住日耳曼人的第三次加冕、马拉多纳伤心的泪水,一定也不会忘记那个静坐场边、咬着手指、黯然神伤的巴西少女。又如在2002年韩日世界杯足球赛上,当韩国队首次在世界杯大赛上冲进四强,韩国举国上下“400万‘红魔’彻夜狂欢”,比赛结束后,约有100万在家中看电视的球迷,迅速走上街头,他们欢呼胜利的口号,燃放焰火,在街道上形成人流,又跳又唱。 *** 不得不出动三万名警察,进行重点路段的交通管制。当日,韩国汉城光华门广场完全就成了红色的海洋…… 体育新闻的情感性特征,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媒介追求。体育新闻是以人为核心的新闻,既然是以人为核心的报导,就应该充分地展现对人的情感的尊重、对新闻背后人的内心世界的揭示。如果在体育新闻报导中“见物不见人”、“见事不见人”、“见人不见性”,从传播方式和态度来说,是有悖于“以人为本”的大众媒介追求。 近些年来,体育新闻对运动竞赛的讯息报导仅仅是很少的一方面,而更多报导的是那些真挚感人的与体育赛事、体育人物密切相关的故事。如2003年2月17日《南方体育》上有一篇题为《第七号大款卡恩公开道歉》的报导。从这篇报导中可以了解到“世界第一门将”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他也有勇气承认错误,这使得广大体育新闻爱好者和喜爱卡恩的球迷,对它有了更加深刻地了解,从而使一个体育新闻中的人物更加真实、生动和可爱。又如当今已开发国家的足球转播已越过了“看球”的水准,步入了“看人”的层面,。德国甲级联赛中以平均十七台摄像机转播单场比赛,不但以多机位竭力捕捉场上最精彩的镜头,同时也不忘搜寻千姿百态的绿茵众生相,两台专用机自始至终对准各队教练席,把场上的风云变幻与教头的喜怒哀乐加以切换编辑,构成耐人寻味的精彩镜头,从更多的人文意义上挖掘运动员的魅力。这些对赛事背后新闻的报导,更多地关注到了体育比赛中人物的家庭、婚恋、母子情感、父子情感、以及竞赛的间接参与者。有人说,体育新闻传媒业的硬体越来越“硬”,但与此同时,传媒的内容越来越“软”,“软新闻”有排挤“硬新闻”的趋势。这些带情感性的体育新闻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能引起客群的共鸣,为人们的心灵带来安慰和激励,为人们欢度余暇提供了大量的信息。 传播误区 体育新闻失实现象随处可见,就近几年举其大者:1997年亚洲足球十强赛前,重庆一家报纸登了讯息,称中国足协专职副主席王俊生表示,如果中国队不出线,他将辞职。这是一条“客里空”讯息,来源于中国足协楼道里的道听途说。 1999年底中国男排在上海争夺奥运会入场券,某报在报导时却说“此前中国男排从未获得过奥运会入场券”。实际是,中国男排在1980年曾获得过莫斯科奥运会的参赛资格,由于国际社会对这届奥运会的抵制,中国男排没有参加比赛。 锦标主义,以成败论英雄.体育比赛是激烈竞技的世界,有比赛就有胜负,胜败是常事。而体育新闻报导对胜者乱捧、对败者乱骂,都是违背新闻职业道德与体育人文精神的恶劣行为。 地方主义色彩严重。体育新闻报导中的地方主义,是指地方新闻媒体失去客观公正的立场与态度,在体育报导中以有利于本地与本方作为取舍事实的出发点与标准。例如1997年10月第八次全国运动会女足比赛上海队对北京队的比赛,上海队后卫在防守时明显手球,当值主裁判视而不见,反而给表示不满的北京队队长出示黄牌。此时,辽宁和上海的金牌第一之争正处于白热化阶段,此事关系到最后金牌归属问题,自然引人关注,但上海媒体对此只字不提。 体育特征 体育新闻的特征是以它的报导对象——体育运动为依托,在对体育运动的报导中形成并反映出来的。①激烈的竞争性。体育竞赛的激烈竞争,赋予体育新闻以有声有色、激动人心的丰富内容。②广泛的民众性。由于民众对体育运动有着强烈的直接参与或间接参与的愿望,因此,体育新闻受到民众的普遍关注。③强烈的国际性。由于体育运动中存在大量的国际交往,体育新闻就成了这个“国际社会”的主要信息传递手段。④紧迫的时间性。体育运动竞赛的时间性很强,体育新闻必须尽快发布出去,稍有延误就失去了时效性。甚至丧失了体育新闻的价值。这也就加大了体育新闻工作的难度。体育新闻可采用文字、摄影、电视、广播等新闻手段。

国家级排球裁判员名单

(50年代)

20世纪50年代即建国初,那时排球强国是苏联和其他东欧国家,而当年的国际比赛主要是6人排球,9人排球为主流的中国,便需要重新学习6人排球的规则、战略和比赛方法。 中华全国体育会便积极安排男女排球运动员到东欧等地参加排球比赛,藉以吸收经验,经过一系列的友谊赛,中国男女排球运动员开始掌握6人排球的比赛方法 。

1953年,中国排球协会正式成立,张之槐先生出任主席,更在1954年成为国际排联(FIVB)的正式会员。其后,中国排球协会(以下简称中国排协)获发邀请参加1956年在法国举行的世界排球锦标赛(男子第三届、女子第二届)。

1956年女队在参加在法国举行的第二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比赛中,中国女排先后击败奥地利、荷兰和联邦德国等女排队伍,获得第6名。 (60至70年代)

60年代,一股亚洲女排新势力正挑战着苏联女排的皇者地位,这股势力就是有“东洋魔女”之称的日本女排,“东洋魔女”由大松博文的教导下,在1960年的第三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中,仅败于卫冕的苏联女排夺得亚军,却接连在的两年后的第四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和四年后的东京奥运会的决赛中击败该宿敌夺标,日本女排更在1960年后曾创下118场国际赛连胜纪录,震惊世界。“东洋魔女”的成功亦引起中国排球界的注意,于是中国排协经过周恩来总理的批准,在1965年4月邀请了大松博文来华一个月,协助训练中国女排,令中国女排得到较有系统的训练和明确的发展方针。1974年,中国女排在第七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中,获第14名。及至1976年,新的中国女排国家队正式成立,袁伟民成为了中国女排的主教练 。

中国女排终于在1979年的亚洲女排锦标赛中有所突破,在决赛以盘数3-1击败当时的亚洲和前世界冠军日本女排,首次称霸亚洲。 (80年代)

中国女排在袁伟民的指导下,在80年代开始腾飞。1981年,第三届世界杯在日本举行,比赛采用单循环制,经过了7轮28场比赛,中国女排以7战全胜姿态,压倒卫冕的主办国日本,获得冠军,成为中国三大球﹙足球、篮球、排球﹚中的首个世界冠军。

1982年,中国女排参加在秘鲁举行的第九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初赛对美国队曾以盘数0-3落败,主教练袁伟民果断起用年轻队员梁艳、郑美珠,结果中国女排以3-0轻取古巴,赢得了扭转战局的关键一役。中国女排在决赛以直落三局轻取主办国秘鲁,首次获得世界女排锦标赛冠军 。

尽管在1983年的亚洲锦标赛决赛败于日本,进入调整期的中国女排仍是洛杉矶奥运会的夺标热门。年,中国女排参加在洛杉矶举行的洛杉矶奥运会,虽然中国女排又在分组赛被宿敌美国队击败,其后却越战越勇,最终,中国女排在决赛以直落三局轻取主办国美国,报却分组赛一败之仇,并首次获得奥运金牌,同时亦成为女子排球三连冠。

接下来的1985、1986两年之间,中国女排又获得了1985年第四届世界杯冠军和1986年第十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冠军,成就世界女排史上首个五连冠的佳绩。

1980年代初的中国,正是百废待兴,女排以拼搏精神赢得三连冠和五连冠的成绩,中国女排成为了当时中国人的模范和骄傲,更是中国在80年代腾飞的象征 。 (90年代)

中国女排自1986年在捷克斯洛伐克夺得第十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冠军后,开始青黄不接,早一辈的名将如郎平和梁艳等早已相继退役,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半决赛中败于该届冠军苏联女排,最后只获得铜牌。中国女排在1989年的第五届世界杯和1990年的第十一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均卫冕失败,决赛分别负于古巴和苏联而获得亚军。

在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巫丹的禁药事件让胡进所带领的中国女排只获得第7名 。

1995年,前女排球员——郎平被中国排协聘为中国女排主教练,她率领中国女排走出历史低谷,获得亚特兰大奥运会银牌和第十三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亚军,但她始终未能带领球队重夺得世界冠军,故她于1998年宣布辞职。

在90年代,中国女排虽然出现了不少优秀球员,如副攻的赖亚文、主攻的许新、接应二传的邱爱华等,却只曾在1990年至1998年期间的四次三大女排世界冠军赛事中屈居亚军,那年代正值古巴女排创造了八连冠的超强王朝 。 (2000年至2008年)

2000年,在教练胡进带领下,中国女排在悉尼奥运会上止步八强。中国女排兵败后,中国排协便委任在中国女排队中曾担任20多年陪练员的陈忠和先生担任主教练。

2001年,陈忠和决心重用新人,除了逐步淘汰上一代女排名将,更提拔了不少潜质新人如刘亚男、冯坤、周苏红、杨昊、赵蕊蕊等。中国女排在陈忠和教练的带领下,在日本夺得2001年女排大冠军杯赛的冠军,这是中国女排十多年来夺得的世界级正式大赛冠军。不过由于世界大冠军杯属洲际杯性质,传统地位难与三大女排世界冠军赛事相提并论,故在国内没有造成太大回响 。另外,中国女排亦接连在2001年和2002年的世界女排大奖赛决赛周进入最后决赛,分别败于美国队和俄罗斯队而无缘冠军。

2002年,在德国举行的第十四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中,中国女排利用走线策略,在两轮分组赛中分别输给实力明显较自己弱的希腊女排和韩国女排,以确保在赛事中尽量避开两大劲敌:意大利女排和俄罗斯女排。 最终虽然中国女排达到了赛前所期望的前四位成绩,但却受了国内(不满女排打假的观众)和国外(巴西女排和荷兰女排)一片指责,陈忠和教练一度受到下台压力。不过在之后举行的釜山亚运会中,中国女排获得冠军,陈忠和教练地位得以确保 。

2003年,是中国女排丰收的一年,接连夺得瑞士女排精英赛、世界女排大奖赛、亚洲女排锦标赛等几个国际赛事冠军,开始憧憬中国女排可以重夺世界冠军,终于在11月于日本举行的第九届女排世界杯中,中国女排以11战全胜的姿态勇夺冠军 ,一扫17年之痒。 中国国内又重现20世纪80年代的女排热潮,女排精神一词又再度被提起。中国女排在这一年因此夺得中国最佳体育团队奖,其中中央电视台亦制作特备节目走过17年以庆祝中国女排重夺世界冠军。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女排成为夺冠热门,可重夺失落了20年的奥运金牌。但事实上,中国女排赛前的状态并没有在2003年时那样大熟大勇,身高1.97米、为中国女排夺得2003年世界杯的主力功臣赵蕊蕊因在一次练习中受伤而缺阵了半年,中国女排亦在较早前的世界女排大奖赛宣告卫冕失败。奥运会女排赛首战对美国女排中,赵蕊蕊便因右脚伤退出比赛,更令中国女排夺冠之路蒙上阴影。不过中国女排在其后比赛中却越战越勇,最后杀入了决赛,对手正是在2003年世界杯未能参赛的俄罗斯女排,中国女排在首两盘比赛中落后,但最终惊天逆转以3-2(28-30,25-27,25-20,25-23,15-12)战胜对手,在奥运女排赛事中折桂 ,并实现女排两连冠 。

2005年,中国女排延续了2004年良好的竞技状态,在亚洲女排锦标赛中卫冕成功,并获得了同年在日本举行的大冠军杯的赛事。但这次的大冠军杯,中国女排未能卫冕成功,只夺得了第三名。2006年,随着冯坤、杨昊等老队员的伤病增加,中国女排的成绩出现了下滑的迹象,仅仅在同年的女排世锦赛上取得第五名 ,连最终的四强名额都为能挤进。

2007年,因为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办,作为东道主的中国女排自动获得奥运入场券,所以中国女排听取了国际排联的意见,未参加2007年的女排世界杯。2008年。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队中的赵蕊蕊、张娜和冯坤等球员的伤愈回归,使得中国女排的整体实力得到明显的上升,但是在半决赛中依旧不敌如日中天的巴西女排,最终中国女排在北京奥运会中取得季军 。 (2009年至2012年)

2009年3月,陈忠和结束了8年的国家队教练生涯,并由国青队的蔡斌执教。6月,新一届的中国女排在中国国内举行的中国国际女排精英赛漯河站和昆山站上连获两个冠军,为新女排的出征世界大赛打响头炮。其后在2009年度的世界女排大奖赛的三站分站赛上,这支年轻的队伍以9战7胜2负的成绩(于澳门站2-3负于巴西女排;在香港站2-3负于波兰女排)获得在日本举行的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的资格 。9月13日,蔡斌率领中国女排国家队在亚锦赛上“荣获”亚军(决赛输给泰国)创造了记录,蔡斌因此被中国排管中心取消了主教练一职。

2010年3月25日,原天津队主教练王宝泉接替蔡斌出任中国女排主教练 。6月13日,率领中国队获得瑞士女排精英赛冠军。9月2日,王宝泉因身体原因下课,成了历史上最短命的教练。排管中心正式宣布任命俞觉敏出任中国女排主教练,带领中国女排夺得广州亚运会冠军和女排亚洲杯冠军。

2011年,俞觉敏带领中国女排夺得瑞士女排精英赛季军、俄罗斯女排总统杯冠军(亚军:巴西,季军:俄罗斯) ,带领中国女排夺得亚洲女子排球锦标赛冠军,在世界杯上率中国女排收官战中直落三局横扫欧洲亚军德国以11战8胜3负积26分的成绩斩获季军,获得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入场券 。

2012年,俞觉敏带领中国女排在6月底举行的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中,以1胜4负的成绩排名第五,分别以1-3负于巴西;1-3负于土耳其;2-3负于泰国;0-3负于美国。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深陷所谓的“死亡之组”,同组对手有北京奥运会冠亚军巴西队和美国队,另外还有欧洲区预选赛冠军土耳其队,新科欧锦赛冠军塞尔维亚队,最后还有亚洲老对手韩国队。然而中国女排分别以3-1战胜塞尔维亚和土耳其,虽然0-3完败美国、2-3憾负巴西,但3-2险胜韩国。最终以三胜两负的战绩排名小组第二,成功从“死亡之组”中杀出重围晋级八强。然而,到了1/4决赛,中国女排却意外输给了在奥运赛场上从未输过的日本队,无缘四强,最终并列第五 。2012年9月16日,第三届女排亚洲杯中,中国队在决赛中苦战四局以1-3不敌泰国女排卫冕失利 。 (2013年-)

2013年5月,郎平正式挂帅,再次执教中国女排 。2013年8月11日,获得2013年世界女排大奖赛香港站冠军。2013年9月1日,获得2013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亚军。2013年9月13日,女排亚锦赛展开首轮争夺,卫冕冠军中国女排轻松以3-0(25-11、25-16、25-17)的大比分零封伊朗,取得开门红。9月14日,中国女排迎来小组第二个对手印度,并以3-0取胜 。在随后的比赛中,中国女排相继以3-0的相同比分战胜菲律宾、中华台北、韩国、越南杀入半决赛。可惜在半决赛和争夺三四名的比赛中以2-3负于泰国无缘决赛,2-3负于韩国无缘奖牌。使得中国女排仅列第四,首次在亚锦赛无缘三甲,这一成绩也是中国队征战该项赛事38年来的最差战绩 。

2014年9月12日,第四届女排亚洲杯在深圳大运中心体育馆落下帷幕,由徐建德挂帅的中国女排二队直落三局以3-0零封韩国,改写战绩为六战全胜不丢一局,继2008和2010年之后第三度夺魁 。但在2014年10月2日的仁川亚运会女排决赛中,中国女排二队0-3不敌韩国队,未能实现亚运会“五连冠” 。

2014年10月12日,在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半决赛中,中国队面对东道主意大利,激战四局后以3-1(25-21、25-20、20-25、30-28)胜出,继1998年后再次杀进决赛。在中国三大球集体低迷时,郎平带领着年轻的女排姑娘又一次闯入了世锦赛女排决赛 。10月13日,在女排世锦赛决赛中,中国女排以1-3不敌美国,屈居亚军。不过,这是中国女排自1998年后,在世锦赛取得的最佳战绩 。

2015年5月28日,在女排亚锦赛决赛中,中国队以3-0(25-21、25- 21、25-21)战胜韩国队,时隔4年重回亚洲巅峰,同时也是中国队历史上第13次获得亚锦赛冠军 。2015年9月6日,中国女排在2015年世界杯赛中以3-1战胜日本女排,自雅典奥运会夺冠时隔11年后,第一次拿到世界排球三大赛的冠军,这也是郎平作为主教练所得到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同时赢得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参赛资格 。

排球拦网后拦网队员接触球是否算二次触球?

邢燊燊、陈铁成、尤海平。

1、根据查询中国体育网显示,邢燊燊:国家级排球裁判员,北京市排球运动协会裁委会委员。自高中起就开始进行排球项目训练,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排球专业,2012年获得国家级排球裁判员资格证书。

2、陈铁成:1982年7月毕业于北京体育学院运动三系,获学士学位。现为排球国家级裁判,福建省排球协会常务理事和裁判委员会副主任。

3、尤海平,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副教授,体育教研室主任,国家级排球裁判。

中国女子排球联赛的发展

1、规则规定每队最多击球3次(拦网除外)将球击回对区,如果超过则判“四次击球”。

2、拦网是队员靠近球网在高于球网处阻拦对方来球的行动,与触球点是否高于球网无关,但触球时必须有身体的一部分高于球网上沿。只有前排队员可以拦网。

这是本题的相关的2009-2012排球竞赛规则的解释。(想分析明白要看当时的情况)

中国国家男子青年排球队

一、中国排球运动的兴起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化不断地向中国渗透,作为文化现象的体育也不例外。西方不少的竞技运动项目逐步在中国开展起来,排球运动就是这些竞技运动项目中的一种。据一些体育史学家考证,排球运动是在1905年传入中国的。排球运动刚传入我国时,它的最初名字叫“队球”。我国首先开展这项活动是在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

华南地区:1905年,排球运动首先在广州南武中学和香港皇仁书院开展。1913年远东运动会参赛选手许民辉(广东籍)积极推广排球。将这项活动向郊县城乡推广。一年后,排球运动已成了广东广大青年农民、职工都喜爱的活动,该省几十个县广泛开展、组织竞赛,发展速度惊人。在这个基础上涌现出了不少的著名排球运动员和著名排球队,并组织起了体育协会——广东排球联合会。

华东地区:上海是开展排球运动比较早的城市之一。1908年,北美基督教青年会派遣爱克斯纳(M·J·Exner)医生来华担任上海基督教青年会体育部主任,他在青年会体育训练班上讲授和介绍了包括排球在内的多种体育运动项目。从1912年至1924年,基督教青年会通过举办体育干事训练班来推广排球运动,12年间,先后培养了9批体育教师和干部,其中一部分人后来成了各地推广排球运动的骨干。

华东地区排球运动开展较好的地区,除上海外,还有地处祖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福州市基督教青年会干事潘竹孙是上海基督教青年会体育干事训练班学员。他将所学到的排球知识、技术和练习方法带回了福建,为福建排球运动的开展打下了基础。

华北地区:早在1910年前就有少数教会学校开展排球活动,但尚未成为竞赛项目。直到1914年第二届华北运动会在北京天坛举行时,才正式设立排球的竞赛项目。

华北运动会自第二届首设排球竞赛后,一度在比赛中取消排球项目达十年之久,直到1924年第十一届时才恢复排球比赛,华北排球运动发展之迟缓,由此可见一斑。但是,到了20年代末、30年代初,华北排球运动的开展已经不局限于几个大城市了。排球运动传到了山东半岛的烟台、青岛等地,这些地区也组织了许多比赛,为排球运动的推广普及作出了贡献。

二、六人制排球的实行

1900年-1910年,排球运动先后传入亚洲的印度、中国、日本、菲律宾等国。由于当时亚洲各国室内运动场馆远不如美国,来亚洲的基督教青年会的体育干事们根据亚洲的具体情况,介绍、传授了在室外开展的十六人制排球。亚洲前三届远东运动会排球比赛都是采用的十六人制比赛。1919年第三届远东运动会后,比赛规则有了较大的修改,将十六人制改为十二人制,场地由90×45英尺缩小为80×40英尺。1927年又将十二人制改为九人制。九人制排球一直延续到1949年。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九人制排球一直流行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各国。

在50年代,世界最高水平的排球赛都是采用六人制比赛。例如: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举行的第一届男子排球世界锦标赛,世界青年联欢节和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全都是采用六人制比赛。为了适应国际比赛的需要,中国开始学六人制排球技术和比赛规则。1950年7月,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在北京清华大学举办了全国体育工作者暑假学习会。在学习会上,北京大学林启武教授向全国体育工作者介绍了六人制排球比赛的规则与办法。参加学习会的100多人经过学习、领会对六人制排球产生了兴趣,并且掌握了初步的知识。这些学习班学员都成了开展六人制排球的“火种”。同年8月,虞积刚、阎维仁在《新体育》杂志上撰文,详细介绍了六人制排球的比赛规则及简单的攻、防战术。1951年5月,林启武教授又撰文叙述了六人制排球的特点及打法。中国排球界在初步了解六人制排球的基础上,立即把注意力集中在六人制排球与九人制排球的不同点上。由于两者规则有很多不同,技术打法差异也很大,因而探讨规则、研究技术成为这个阶段各种学习活动的中心内容。这对中国当时学习六人制排球以及从九人制排球过渡到六人制排球是不无作用的。排球界很快进入了边学习、边实践的阶段。

三、建立等级制度及培训教练员

为了提高中国的排球运动水平,在50年代初,中国提出了全面向苏联学习的口号。苏联推行的体育制度是当时中国学习与借鉴的重要方面之一。具体地说,就是学习与借鉴苏联运动竞赛的等级制度以及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的等级制度,并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不断加以修改和完善。这有利于调动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的积极性,激励他们向高一级目标奋进。

1956年4月,国家体委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运动员、裁判员等级制度条例》(草案)。条例规定运动员等级分为运动健将、一级运动员、二级运动员和三级运动员;裁判员等级分为国家级裁判员、一级裁判员、二级裁判员和三级裁判员。并规定了达到各种等级的具体条件、证章和证书。

1958年6月21日和1958年7月11日国家体委两次修定了等级制度,并制定了《排球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具体地规定了各级运动员取得称号的标准。

1958年6月21日,国家体委首次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练员等级制度》(草案)(注:这个草案未能施行;1963年5月10日国家体委公布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练员等级制度》,也未能在实践中贯彻落实)。

总之,中国排球界在学习、借鉴苏联的经验方面和体育等级制度方面没有生搬硬套,而是吸取其精华。

四、加盟国际排联

新中国排球队参加了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和青年联欢节等排球比赛活动之后,中国排球队朝气蓬勃的精神和独特的技术引起了国际排坛的注意。

1953年中国排球协会成立,张之槐任主席。1953年11月张之槐、马启伟以中国排球协会的名义参加了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举行的国际排球联合会的行政会议。1954年1月11日,国际排球联合会正式承认并接纳中国排球协会为正式会员。1956年8月,由国际排联主办的男子第三届和女子第二届世界排球锦标赛在法国巴黎举行。国际排联正式向中国男、女排球队发出了邀请。

中国排协很重视这次学习、锻炼的机会,并于1956年2月通过选拔,组成了国家男、女排球代表队。代表队在上海、北京进行了集训,而且还在7月14日-8月9日访问了苏联、保加利亚和民主德国。在此期间男女队各进行了11场比赛。中国男女队还参加了在保加利亚举行的四国排球联赛。参加的国家有中国、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这些比赛是中国队准备参加巴黎锦标赛所进行的赛前锻炼。

8月30日至9月12日,17个国家的女子排球队和24个国家的男子排球队云集巴黎,参加了本届盛会。队数之多,是世界排球锦标赛历届之首。

五、发球革命和修改拦网规则

1957年,广东男排根据排球比赛的对抗规律和本队的具体条件,在当时举行的全国排球甲级联赛中,大胆地运用了勾手大力发球技术。在实践中,他们通过系统的、严格的训练,摸索出一套运用大力发球的规律。他们把发球与接发球的训练比例扩大到整个技术训练的60%左右,使发球与接发球技术的训练有了数量上的保证,因而在比赛中发球得分多,一传失误少,一次进攻占了很大的便宜。1957年广东男排由全国前6名以外的队,一跃而进入了前3名,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靠的勾手大力发球。1958年全国甲级联赛,广东男排又由1957年的第三名上升到第二名,大力发球仍是他们致胜的“法宝”。

在广东队的带动下,大力发球风靡全国,不仅甲级队普遍采用,乙级队以及参加锦标赛的各队都开始广泛地运用;不仅男子队采用,女子队也有不少队员采用。这个时期来华访问的外国队都尝到了中国队大力发球抢攻的苦头,一场比赛他们的一传要丢18分左右,最多的高达25分。

当大力发球技术还在方兴未艾的时候,另一种攻击性很强的发球——上手飘球技术也出现了。中国最早运用这种新技术的是上海“红队”(即上海体院竞技指导科队)的龚俊平。当时,上海“红队”和上海“蓝队”都以大力发球见长,而上海红队除采用大力发球之外,龚俊平的上手飘球也是红队得分的重要手段。当时虽然还没有人从理论上对这一技术进行总结和提炼,但在实践中已经感觉到了这种发球的威力。

总之,大力发球和上手飘球的出现对中国排球的技术、战术是一次推动,或者说是一种技术革命。它使排球各项技术间的发展出现了不平衡。

1964年,国际排联在日本东京举行会议,修改了有关“拦网”的规则。修改后的规则条文为:“当一方扣球前,另一方前排队员身体任何部分越过球网上沿以上的垂直平面触球,即为过网触球犯规,但当一方队员扣球或吊球后,另一方拦网队员过网触球不算犯规。”这明确地规定了在对方扣球后拦网手可以过网拦球。

这个变化对于拦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转变。在此之前,拦网手无论在扣球前还是在扣球后,都绝不允许过网。因此,拦网的手型是手腕后仰在网侧形成一个与网子平行的平面来阻挡对方的扣球。所以,人们仅仅把拦网看作是防守的第一道防线。修改后的规则允许拦网手过网拦击,完全改变了拦网技术单纯防御的性质。队员可以通过拦网将对方的扣球拦死在对方的场地内而得分或得发球权。

介绍中国国家男子排球队

王贺兵:男排三老之一,前任队长,十几年的排球生涯,无数次世界大赛,他是中国最棒的二传。一口浓重的浙江口音,有时别的队员也学着他的口音在训练时呼喊着。他是离不开排球的。这次集训,他一直是带伤坚持着,有时晚上疼得睡不着觉。国家队不能没有他的.

李杭:一张带点孩子气的脸上,闪耀着青春的活力.身高2米多的他作为新一代副攻手,前面的路还很长,无论何时,副攻在亚洲排坛上永远是个重要的角色,我们在期待他精彩的表演.邸教练说:"你们别看他这么瘦,扣球力量很大..."

何炯:他个子不很高,有着上海口音.在二传这边个位置上,他一直在向老队员王贺兵学习,受着邸教练的指点.他的歌唱得很好。

初辉:自由人在排球比赛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一个队就他一个自由人,在球场上只有一句话

:"不能让球落地!"这是他的责任.自由人是最苦最累的,又是最默默无闻的,训练时每次都要练,几十个接重扣和救掉球,他已经不是满场而是全馆的飞奔鱼跃,每次最后都是让队友扶下场的。中国队的防守决不会比日韩差!

许春虎:他给我的印象是性情如虎,因为知道他在那年联赛中被罚的事.可事实完全不是这样,真正的他是一个乖乖的大男孩,没有一点球星的架,开朗,喜欢开玩笑.在男排中数他最魁梧了,2米04的个头,结实的肌肉.在球场上他是不顾一切的.像他这样的人才很难得.作为邸家军的新一代副攻手,他不会让我们失望的.

隋盛胜:1米92的他在男排里并不显眼,作为主攻手他有自己的特点快,恨.他爆发力出众,扣球力量很大,训练时弹起的球常常飞出场外.因为同样的身高,很让人容易想到曾是扣手的张翔.这位来自辽宁的小伙,帅气,活泼而又深沉.在接扣球训练时,他会大声的为自己数着好球的个数

陆飞:最让人难忘的是他的笑容,灿烂,天真,仿佛微笑永远不会从他的脸上消失.性格开朗的他作为江苏队的主力,是邸安和教练重点培养的对象.他身高臂长,高点的强攻常常让对手防不胜防.邸教练可能会把他当作卢卫中的接班人而让他改打接应二传.但他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陆飞,微笑得面对明天.

王海川:作为愿国家青年队的队员,王海川对于秦皇岛体育训练基地并不陌生.在邸家军的副攻位置上,他的潜力无限.在场外,他给人的印象是很酷.

郑亮:男排中的老大哥,要比最小的胡松大整十四岁,在他这个年纪还保持着如此好的竞技状态实在不容易.男排离不开他,他是场上绝对主力,关键时刻,他的三号位高点快球让所有对手胆寒.看着新一代小将们渐渐成长起来,作为老队员他明白站好自己这班岗是他的责任,年轻队员的技术还并不完善,国际大赛的经验也不足,这一起都需要老队员的努力.

陈方:中国男排的一员大将.他一开始就是带伤来秦皇岛的.如果大家看了联赛中八一对江苏

在决赛中的龙虎斗,八一以2:3败在江苏手下,应该知道当时他的腿伤严重的影响了的发挥.直到来到这里时,还是很厉害的,每次训练都是撑着练下来,有时扣球落地时右腿有些发软.有时要躺在地上揉半天才站起来.在队医的细心照顾下,他的伤渐渐好多了.我们又可以看到飞翔着的陈方了.陈方,中国男排的一门重炮

卢卫中:无论何时,他都是个重要人物,他的作用在男排中无人可以替代。中国男排因为有他而更加精彩。真的不希望他过早的退役。他的排球生涯是光辉的,不用我说,大家比我更清楚。

第一次在训练中见到他时,和电视与照片里一样的帅气和大将风范,一样的6号球衣.他是沉没的,没有间断的连年征战使他有些疲惫,带伤训练的他是认真的,每个球都要接好打好,他知道自己的责任。他,已经成为国家男排的象征。

胡松:中国男排的老小,用邸教练的话说"他才20岁,是我们重点培养的对象"当在国青队时他的出色表现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那时还不知道他的名字.身高2米的他爆发力特别好,有时他扣球腾空的高度和滞空时间让观看的人感到惊讶我们有理由相信,将成为新世纪中国排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

邸安和:对于中国男排的教练组,大家一定很熟悉了,那一阵排协定教练时新闻媒体的报道很多.邸教练给我的印象是对球迷那么的和蔼可亲,有一次天气很热,他亲自捧着几瓶矿泉水矿泉水递到旁边观看的球迷的手里,而对自己的队员,他是严厉的,整个队伍纪律严明,连吃午饭也是排队从5号宿舍楼里走出来.邸教练,我们永远支持你!!

文章标签: # 排球 # 体育 # 中国女排